电商助农作为有多大?Q1拼多多农村网店订单数超10亿笔

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。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对象,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,往往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创造,从而持续引发其中的价值积累和转型升级渠道塑造。“电商助农,大有可为。”一句铿锵有力、掷地有声的期许,让电商业态对于助农兴农的产业升级支撑作用,再次凸显出来。而作为在农业地带扎根已久的新电商平台,拼多多对于推动农产业大规模上行和农业产业模式的电商升级,不遑多让。拼多多4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0年第一季度,农村网店在拼多多上卖出的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0亿笔,同比大增184%。今年前3个月,在拼多多平台上,单品销量超过10万的农(副)产品达到1030款,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水平。1
农产品上行农户的新生意经穷则变,变则通。贫困问题,只是农业地区曾面临难以破解的收入困境的一个侧证。而难以富裕,则是农业产业增长乏力的本质呈现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中国共有2074万农业经营户。其中,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,占比不足2%。
这种由高度分散的小农户、千千万万的小商小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市场主体,必然构成了这一市场环境中的相对低效能、高损耗、高成本的产业链体系运转机制。由此,在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下,消费者出高价、生产者难赚钱成为经典困境。作为新电商平台,拼多多从2015年创立起,就致力于深入各大农业主产区,在体系化层面探索,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加速发展、农产品需求高效驱动等多重难题的解决方案和路径。针对农业市场客观状态,拼多多给出了简明有效的电商业态答案,即做大市场、做爆产品。为了做大市场,拼多多通过流量扶持、资源倾斜、人才培训、市县长直播等模式,持续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,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营销意识,并整体性激活农业电商的新商业模式。实际上,2020年以来,已经有超过百位各地市长、县长,已经或者将要走进拼多多助农直播间。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县长吴康秀介绍菠萝“花式吃法”今年二月,广东省徐闻县县长徐康秀,走进拼多多助农直播间,为当地特产菠萝助销。两个小时内,他最终卖出25万斤菠萝,为店铺增粉超过3万。这也被广东省视为农产品上行的“徐闻模式”进行推广。同时,基于完善的商家服务体系,拼多多大幅降低了电商创业的门槛,为农户创造了友好的创业土壤,从而解决农民的“电商起步难”问题。拼多多还有意识地将人才本地化培养与当地的脱贫增收结合起来,从而实现农产区的多层次发展。2019年,多多农园落地陕西省平利县。该项目前期投资资金总计52万元,帮助当地绞股蓝合作社长期培养专业电商运营人才,并扶持贫困户将绞股蓝加工成精品产品出售,让农村生产者能够最大程度分享精加工环节利润。数据显示,2019年,拼多多平台农(副)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,较前年同比增长109%,进一步扩大全网农产品上行领先优势。市场做大,产品也要卖爆,才能让整个农业产业流动性真正充满生命力。为此,拼多多借助其“拼农货”的创新模式,利用各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集中优势,瞄准城市需求侧的爆发力,推动了一大批“超级单品”脱颖而出。截至2019年底的12个月期间,拼多多平台农(副)产品年活跃买家数达2.4亿,较上年同比增长174%,复购率超过70%,实现了超高的农产品消费粘性。正是借助从供应端的市场扩充和消费端的产品引爆,拼多多已然成为中国农产品上行的最大平台之一。而对于规模接近2亿的农业生产者来说,拼多多平台塑造的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好卖的产品渠道,无疑正成为广大农户走上致富之路的新生意经。2
模式创新农业的新电商路径
其实,在电商完成了对于工业品消费的线上改造后,农产品上行,也一度成为业内关注焦点。只是,在传统的电商场景中,搜索的被动性,限制了农产品销量的时效和持续。同时,农产品的低利润率,也导致其无法适应流量资源的成本投入,而传统电商平台,同样难以率先照顾农产品的上架和导流。这种传统电商制约,不仅对农户来说,是一种转型电商的沉重负担,对消费者来说,其显著的农产品消费需求,也难以获得高效满足。因此,如何建立电商时代的农产品新流通链路,不断提升留存链条的自主价值;如何充分保障产销对接,让农户的商品能够有效触达消费者,成为农产品上行挑战的两个核心命题。作为新电商平台的拼多多,则致力于跳出传统电商模式的固有视野,专注于对农业产业供应链的重塑和新交易模式的创新,来实现双向对接和满足从农业区到消费端的各自需求。为此,拼多多创立之初,便提出”平台+新农人+农户”的上行理念,将传统农产品流通6至8个环节精简为2至3个环节,从而大幅降本增效,让消费者买得便宜、农户获得更多收益。同时,通过”分布式AI+商品流”的技术与商业模式,拼多多得以充分整合市场供需,推动农户实现有产就有销、多劳能多得。为进一步帮助农民和农产区,摆脱物流仓储成本高企、规模品牌难以建立及商家环节差价等多重因素的上行阻碍,拼多多还建立了连接消费端与产地“最初一公里”的多多农园,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了长效稳定的产销通道。在流量难题上,拼多多采取基于关系链场景的“拼农货”模式,来为千万级小农户售卖和5.85亿消费者购买,打造出了一条农业”超短链”。比如,随着平台用户活跃度的持续提升,“一起拼大米”已经成为城市小区邻里间新的社交方式,并且升级出了 “老乡一起拼家乡特产”的特殊消费形式。几十名”老铁”,排队领取家乡黑土地出产的优质大米,成为拼多多上的特色消费景观。比如,随着平台用户活跃度的持续提升,“一起拼大米”已经成为城市小区邻里间新的社交方式,并且升级出了 “老乡一起拼家乡特产”的特殊消费形式。几十名”老铁”,排队领取家乡黑土地出产的优质大米,成为拼多多上的特色消费景观。在”货找人”模式的推动下,拼多多成功带动2.4亿消费者,由即时性农产品消费转变为”半计划性消费”,多维度地丰富了农产品的消费场景,大幅扩充了农产品上行的市场空间。可以说,在”拼农货”体系的支撑下,中国分散的农产区和消费群得以实现”云端”对接,从而 突破传统农产品体系需求侧和供给侧低效能、小规模的限制,让”小农户”真正对接 “大市场”。不临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拼多多自其创立,在其一路砥砺前行中,始终丈量着中国农业产业带的广度,也探索着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。这既是拼多多作为平台型企业的社会担当呈现,也是自身对于农业电商化商业路径的创新把握。如何持续推动农产区规模化前行?如何帮助农村地区摆脱贫困,走通一条持续致富的产业带之路?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创新农货上行模式,为这一难题的转型升级,提供了自己作为新电商平台的破局解。而借助拼多多对于供应链的简化与联通,以及面向消费端的拼农货的创新交易模式,其长期释放出的能量叠加,远远超越平台商业价值本身。这对于,破解整个产业链无利润等难题,从而大幅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,让价值回归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,无疑具有关键作用。拼多多电商助农工程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
本文作者:遊人
编辑:小野
版式设计:甸甸 小野
?
作者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签约作者
可能你还感兴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