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电商Q1财报中的 “黑与白”:物流配送扛大旗,亏损缺钱是硬伤

2020年仿佛是一个轮回。17年前的“非典”催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,而今年一季度,还是电子商务,却成了“新冠疫情”的受损者。
据Q1财报显示,阿里巴巴在疫情中净利润同比下滑88%,京东净利润同比下滑99%,拼多多亏损幅度扩大了不只一倍。作为国内电商行业三大巨头,在利润方面,和纯实体零售业并无二致。不同的是,他们依然保持着极强的优势和韧性,1-3月份,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%,但阿里和京东的营收还保持在同比20%以上的增幅,拼多多更是同比增长超过40%。
互联网+零售,依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。只是,经历过极端环境的考验,以及未来整体市场走势,电商也逐步从大干快上进入防风险的阶段。因为,疫情在发挥出电商的优势的同时,也暴露了各家的短板,而这些,我们都可以从财报中窥斑见豹。
要么生态,要么一技在手
截至3月底,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达到6.28亿,阿里中国零售市场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冲至7.26亿。不足1亿的差距,让外界认为阿里遇到了拼多多的强大挑战。当然,用户的争夺确实给阿里造成了压力,但是从一季度这个特殊时期的财报来看,阿里的整体优势依然明显。
核心就在于阿里这二十多年来的前瞻性布局,在疫情来临之前近乎全部进入轨道,在往日,可以讲生态协同的故事,而在极端环境下,又成为保增长的顶梁柱,这是京东和拼多多都无法比拟的。我们来看一组数据,在阿里财报的分部划分收入表中,代表着天猫系和淘宝系零售电商营收的客户管理、佣金两项指标,分别同比增长3%和-2%,显然传统意义上的优势板块遭到重创。但 “其它”在Q1收入却实现了同比增长88%,云计算同比也增长58%,创新业务及其它更是同比增长90%。
“其它”包括盒马、天猫超市、进口直营和银泰等,基于疫情期间的管制,银泰等商场基本处于关门状态,因此前三项将成为最主要贡献者。它们有着明显的特征,盒马在全国已经开了207家店,可线上下单,线下配送,这对于被“困在”家里的消费者而言,无疑是消费的重要选择。财报显示,Q1线上消费对盒马GMV的贡献占比60%,同比增长10%。天猫超市(自营)和进口直营,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反而凸显出自营模式的优势,平台模式下,商家分散在全国各地,天猫淘宝店铺基本处于休业状态,唯有自营品类可自主掌控,尽管财报没有披露详细数据,但疫情期间,日百等消费品的需求几乎全部转入线上,天猫超市无疑是最大获利者之一。
从横向看,阿里通过各种业态的布局,覆盖了人们消费的各个场景,即使在极端情况下,依然能够通过某个点辐射到用户,这也是阿里前几年对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分层而形成的厚积薄发效应。从纵向来看,从货源,到销售,再到配送,阿里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系统,即使疫情带来各种限制,依然可通过局部网络触达消费者,比如菜鸟物流。
东方不亮西方亮,是企业抗风险的核心手段之一,即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阿里的业务生态优势在此次疫情中非常凸显。相较之下,无论京东还是拼多多,则显得单薄的多。
但京东也有其核心优势——物流。做物流,曾被电商行业一度称为画蛇添足,甚至被视为包袱。但一场疫情,让所有构建了“地网”的互联网平台有了压舱石。即使阿里这种平台模式,作为地网载体,菜鸟物流是又一个增幅超过整体增长的,一季度同比增长28%。京东更不用说,服务收入(包括物流)同比增长近30%,超过整体营收增幅。
某种程度上,疫情再次激发出京东的自营模式优势。在平台类商家进入休业状态下,京东的自营品类依然正常营业,同时自建的物流配送团队保证了商品的触达,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鼓励的三家快递公司,京东配送入围。这无论对于消费者电商购物的选择决策,还是进行快件投递,对于京东而言都是利好。我们可以看到,京东在一季度净增2500万用户,而去年一季度净增只有500万。甚至今年Q1的净增超过阿里的1500万。
相较阿里的生态和京东的一技在手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,拼多多尽管用户增长凶猛,但是多少显得内在动力不足。为什么这么说,问题就出在单维度的用户增长上,我们从营销费用来看,依然处于靠广告和促销烧出来的用户增长。Q1的同比增长49%,达到72.97亿元,而当季营收只有65.4亿元,同比增长44%。也就是说营销的增长无法带来同比例甚至更高比例的营收增长。并且,除了零售业务外,拼多多在其它创新业务上并没有接力者,同时物流的限制也使得其在疫情期间的表现逊于另外两家。
缺钱与亏损
是否有充足的弹药过冬,是三家电商抗风险的另一大能力体现。从一季报来看,阿里依然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,无论是GMV和营收保证的现金流,还是利润保障的造血能力,远远高于其它两家。
2019年Q2-2020年Q1,阿里一年的GMV超过1万美金,差不多7万多亿人民币;京东2019年年度GMV过2万亿人民币,拼多多去年则刚破1万亿人民币。营收方面,今年Q1,京东1462亿元,阿里1143亿元,拼多多65.4亿元,因为统计口径不同,京东虽然营收最高,但毛利比阿里低,即使如此,京东和阿里依然保持盈利,拼多多则还在亏损中挣扎。
Q1,拼多多的营收成本同比增加110%,营销同比增加49%,一般行政开支增加43%,研发同比增加121%,相比营收的增长,这些数据增幅明显过大。因此,导致净利润从去年的18.78亿亏损扩大至43.97亿元。而其一季度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55亿元。
因此,拼多多的问题在于,是否能够在降低成本和费用的情况下,依然保持着用户的数量和复购率提升,以用户规模优势抵消业务的单一和在物流、商家、品类方面的劣势。
京东在财务方面也并不乐观。但不同于拼多多的亏损,而是现金流。从财报看,京东依然处于盈利状态,但现金流明显紧张。Q1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-15.42亿元。但京东的优势还在于除了资本市场融资外,还有物流这件核武器,之前我们在《京东三季报:业绩增长与资产腾挪齐头并进》一文中提过,京东将物流资产出售给物流地产核心基金,然后返租使用,相当于将物流资产的未来收益提前透支,以充实现金流。而Q1财报中,京东再次提到,向物流地产核心2期基金出售相关资产,资金会在未来陆续到账。
尽管拼多多势头凶猛,但从目前的基本面来看,排位依然是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。同时,从财报之后的股价走势来看,二级市场对三家公司的投资逻辑或也将发生改变。此前赌未来增长空间,而未来,可能会更看重发展的基本面和抗风险能力,更加注重内在驱动力。
因此,我们判断,2020年,电商行业大概率无战事,而更多是养精蓄锐。
首席观察团
公众号:techbaozou
专注科技互联网领域独家深度报道。
百家号认证优质原创作者、今日头条认证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。
已在百家号、今日头条、搜狐、腾讯、网易、新浪、雪球、天天新闻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。无授权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