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王英特龙(大湾区的光荣与梦想 | 海王集团张思民:创业30年 逐梦不停)

海王英特龙

编者按
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,在过去40年里,中国是令人瞩目的成功典范:一个贫穷的国家遵循量身定制的的现代化蓝图,跻身于世界经济的强国之林。
在中国的崛起之路上,无数企业家不懈奋斗、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精神和行动,谱写了国家及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篇章。在最需要创新和勇气的年代里,即使饱受质疑、举步维艰,他们依然不改初心,为理想所驱动、并感召志同道合者向前奋进。
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无疑是其中一员。
2018年8月,全景网《大湾区的光荣与梦想》大型报道栏目专访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,听他讲述创业30年来的心路历程和海王集团的商业发展史。

1962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教师家庭,1979年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,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部,1989年放弃了舒适安逸的铁饭碗,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蛇口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以一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开端,张思民迈出了商海生涯的第一步。
1990年6月,张思民带领团队成功开发首个创业产品—新型海洋药物“金牡蛎”,创新的产品和先进的营销理念,使“金牡蛎”迅速赢得了消费者信赖,1991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,1992年快速上升至一个亿,张思民由此迈出了创业创新的第一步。
“金牡蛎”的成功让张思民对健康产业信心大增,开始全面布局医药健康产业。1992年,张思民创办海王生物,进军生物医药行业。1995年,张思民创办中国第一家连锁药店——海王星辰,并成为美国连锁药店协会唯一的中国会员。1998年,海王集团的新药研发技术中心,被认定为“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”。
张思民创业九年后,海王集团下属各个产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,从一个个创业项目孵化为公众公司,1998年海王生物在深交所敲钟上市、2005年海王英特龙赴港上市、2007年海王星辰登陆纽交所。一个全产业链医药健康企业集团雏形初现。
今天的海王集团,主要业务涵盖医药健康产品研发、制造、商业流通、连锁零售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完整产业链条。他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医药健康企业,迈向世界500强。
人生起伏,商海激荡。不同的阶段,有人缔造辉煌,也有人失意离去。张思民是幸存者里的成功者,创业近三十年,完成了一轮囊括个人财富、商业成就、社会荣誉的积累。张思民现在已经不太介入海王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,经常思考的是顶层设计、主动把握的是政策动向、更愿意畅谈的是宏观叙事。
遥想当年,不到27岁的张思民跟45岁的任正非在同一栋大楼创业,虽处不同行业,但创业的艰辛与努力都感同身受。如今,华为屹立行业浪潮之巅,张思民称任正非是自己心中的商界偶像。他对任正非充满敬意,自言在人生阅历、苦难经历、哲学素养等方面任正非都值得自己学习。
这位在自己的领域颇负盛名的企业家说,他还有梦要追,“中国梦”也是他的“企业梦”,“中国健康产业前景光明,给像我们这样30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企业,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会。机会摆在面前,有过去30年持续的坚持,有对未来更加清醒的判断和更加美好的愿景,我相信我们未来一定会走得更好。”

访谈实录

记者:您之前是在中国国际信托工作的。当时那个年代,从国企到民营同时又从金融行业跨界到医药产业,做出这么大的一个抉择,什么样一个原因或者什么样一个机遇让您做出这么大的人生抉择?
张思民:那是30年前了,当时我比较年轻,也是做一个项目。当时看了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科技日报的发表的一篇文章,向海洋要资源,要财富,中国会走向海洋大国等等。当时觉得是很好的产业机遇。在中信时,正好研究一个海产品开发的项目,是从日本引进的一个牡蛎深度开发技术,这个项目后来不做了,他们就推着我说你做。我想,做就做,就做了。
记者:怎么有那么大的魄力,毕竟是跨界。
张思民:其实不存在,在大学里读什么都不重要,一业精百业通。可能年轻人选择很多,选择之后坚持更重要。选好之后努力坚持住,持续的坚持。有句话说伟大是熬出来的。我创业时很巧,跟我心中的偶像任正非在一个楼里。当时我很年轻,任总的人生经历、苦难经历和对哲学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融会贯通,是我们年轻人不能比的。我们小时候也会背毛主席的《老三篇》,但深刻的领悟是不够的。任总作为一个企业家,他的精神是伟大的,他的创新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。
记者:当时创业时,任总是对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?
张思民:我比较尊敬和佩服任正非,因为他的创业成功和创业经历,真正帮助到了很多人。我记得当时安装一部座机要2万块钱,买一个大哥大要3、4万块钱。是任总带领华为让中国的通讯从学习、追赶变成领先、超越,现在要进入无人区了,这才是中国有梦想的企业家需要追求和学习的地方。

全景网记者对话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
记者:海王现在是旗下有两家公司分别在A股和港股上市,海王生物和海王英特龙,如果让您给它们排个序,您觉得哪个更重要?
张思民:我觉得海王生物和海王英特龙两个定位不太一样,海王英特龙是海王生物控股,英特龙是专注于医药研发和制造,海王生物作为投资主体,本身主业有这部分。今年海王生物的业务高增长,未来要拓展的方向:一自主创新,研发,通过效率来提升制造的质量规模,比如国家的一致性评价,把国际好的品种引进来,把中国的创新型新药得到国际国内的双认证,这都是海王生物未来巨大成长空间的。海王生物选择行业选对了,因为“健康中国2030”,谋划出非常美好的愿景,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。但2030十多万亿健康产业的市场,在这样一个宏伟蓝图之下,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。生物医药是一个好的风口,好的赛道。我们用20多年持续的坚持和积累,形成了这样好的一个团队,对海王生物、海王英特龙以及海王集团从事健康产业,我是非常有信心的,有这样的团队我感到骄傲。
记者:我看到海王有很多新的业务,比如互联网+大健康、互联网+医药、健康小镇等等。在这些新的业态中,近期有没有打算考虑整合一块优质资源,再打造一个上市平台呢?
张思民:术业有专攻,医药健康产业链的链条很长,研发、制造、商业流通、零售终端、健康管理、健康服务,链条非常长,一个企业必须抓住自身优势。围绕不平衡、不充分,有重大的产业机会。比如海王全药网,也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,通过集中采购,把过去中国医药产业错配的资源重新正确配置过来,把灰色的变成阳光的,通过改变供应渠道,通过规模化的集约采购,让老百姓吃到高质量的、便宜的药。用道家的语言叫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道是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,特别是十九大之后深化改革,让这个模式能够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成功落地。我后来也想,如果换个地方,兴许就不太可能,需要天时地利人和。但深圳真的是一个开放的城市,是改革的城市。
 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
记者:海王现在旗下有两家公司分别在A股和港股上市,海王生物和海王英特龙,如果让您给它们排个序,您觉得哪个更重要?
张思民:海王生物和海王英特龙两个定位不太一样,海王英特龙专注于医药研发和制造,海王生物本身主业也有这部分。今年海王生物的业务高增长,未来要拓展的方向,重点还是持续强化自主创新、研发,通过效率来提升制造的质量规模,比如国家的一致性评价,把国际好的品种引进来,让中国的创新型新药得到国际国内的双认证,这都是海王生物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。海王生物选择行业选对了,因为“健康中国2030”,谋划出非常美好的愿景,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。2030年十多万亿健康产业的市场,在这样一个宏伟蓝图之下,这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。生物医药是一个好的风口,好的赛道。我们用20多年持续的坚持和积累,形成了这样好的一个团队,对海王生物、海王英特龙以及海王集团从事健康产业,我是非常有信心的,有这样的团队我感到骄傲。
记者:我看到海王有很多新的业务,比如互联网+大健康、互联网+医药、健康小镇等等。在这些新的业态中,近期有没有打算考虑整合一块优质资源,再打造一个上市平台呢?
张思民:术业有专攻,医药健康产业链的链条很长,研发、制造、商业流通、健康管理、健康服务,链条非常长,一个企业必须抓住自身优势。围绕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地方,有重大的产业机会。比如海王全药网,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,通过集中采购,把过去中国医药产业错配的资源重新正确配置过来,把灰色的变成阳光的,通过改变供应渠道,通过规模化的集约采购,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,让老百姓吃到高质量的、便宜的药。用道家的语言叫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道是改革开放这个大时代,特别是十九大之后深化改革,让这个模式能够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成功落地。我后来也想,如果换个地方,兴许就不太可能,需要天时地利人和。深圳真的是一个开放的城市,是改革的城市,是一个诞生奇迹的地方。
 张思民在海王星辰门店
记者:您是怎么看待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政策?
张思民: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,东京大湾区、纽约湾区。我觉得粤港澳大湾区更具魅力。在这片沃土上,聚集了7000万人,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2万美金。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国家战略,同时也应该是健康产业的高地。这里面未来会通过充分的开放,引进吸收,会成为在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地。海王本身就在粤港澳大湾区里,海王集团、海王生物、海王英特龙、全药网都在这个湾区里,这个湾区里有创新的基因,有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。海王在未来会有很多机遇,大湾区也会演绎出非常多的创新创业、大健康方面的故事。这个行业未来的集中度会高度提高,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加强,规模会进一步放大。我是对海王很有信心的。南山的党代会已经把海王写进世界500强的种子梯队,我希望经过两年、三年的努力,我们能进入世界500强,代表中国的企业参与全球竞争。
记者:您觉得现在的创业环境和您当年相比较,是优势多一些还是挑战更多一些?
张思民:我觉得创业的软环境越来越好,这是肯定的。但当年物资短缺,是短缺时代背景下的创业,今天物资充分发达,当然也有不平衡、不充分的矛盾。这两个背景不一样。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积累到现在,是从短缺经济走向繁荣经济或者富裕经济的过程。从软环境上,放、管、服务等,这些都比过去有进步,而且进步的幅度很大。理论上说,从创业环境说,一定比过去好。从服务型政府的心态来看,全国各地都是这样。深圳就不用说了,一定是这种情况,只是创业的大背景不一样。
记者:以您个人的经历,您觉得作为现在的年轻人,在创业过程中,最应该注意什么?
张思民:我觉得一定是要心中有爱,勇于坚持,百折不挠才行。不能一碰到困难就退缩、回头了,当然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,判断好自己的能力和你所处的环境,要有机融合。创业成功是多要素的结合,要结合好。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,年轻就有试错的机会,而且年轻人犯错误,上帝都会原谅的。年轻人勇于奋斗,勇于尝试,不试,老了再想试就犹豫了。年轻,创新能力又好,无私无畏,善于学习,勇于挑战。但我相信80后、90后甚至00后这帮年轻人一定比我们强,因为他们获取的知识结构、视野、经历,都比我们好。我们的未来会更好,年轻人比我们强。
记者:我记得您在有一次讲话中提到,企业家精神的第一要素是渴望成功的本能和天性。怎么理解这句话?
张思民:内心深处一定要有一个梦想。心中那份梦和心中那份追求,是支持你成功的最大原动力。任何企业家,他应是一个创新的引领者,会讲故事,会带领团队往前走,行军打仗。在这过程中,会有很多爬雪山过草地、艰难困苦的时候。如果你心中没有信念,你认为那是不可能的,你怎么带领团队?怎么能走过艰难曲折,走向胜利的彼岸。企业家对理想的坚持,对梦想的执着。这是核心要素,必须要有,没有这个是不行的。还有一点是情怀,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,更是企业家内心一种最坚实的力量。
记者:现在海王包括您,都已经是功成名就了,您还有梦想。
张思民:我觉得功成名就不能这么说,它永远在路上。
记者:您今天一直在强调,一直在路上。
张思民:永远在路上,因为创新永远在路上,创业永远在路上。我们讲没有永恒的企业,甚至百年老字号都不一定敢当,它是时代的企业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在激烈竞争充分的情况下,任何松懈,都会前功尽弃。
记者:下一步您的梦想是什么?
张思民:确确实实还是有梦想要追求的。中国健康产业前景光明,从事这个行业,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坚持30年的,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企业,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会。机会摆在面前,有过去30年持续的坚持,有对未来更加清醒的判断和更加美好的愿景,我相信我们未来一定会走得更好。

海王英特龙相关文章


您可能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