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建和:骑行中的回忆

骑行中的回忆
文/康建和
清晨,天空晴朗,空气清新,是晨炼的好时光。于是,我独自骑行城南区域,领略田园风光,观赏新区建设。沿着北环路、康居北街、胜利东路、东盛南街及东盛南街延伸路,直达通元路欣奇典路口,再向西一路骑行。由玉泉街、南关正街、西城壕沿着古城墙外的环路,骑行到玉壶公园驶入北环路结束这次的骑行任务。
很久没有到城郊去玩,这次骑行心情激动。虽然长时间没有骑行,腿部有点费力,但是沿途的景色使人陶醉。远处的青山离我更近,观的更清更雄伟。近处的绿草,像张张绿毯铺在路边。粉红色的喇叭花,在晨辉中绽放,点缀在绿草之中,互相衬托一派生机。生长期的玉米,虽然受干旱的影响长势低矮,但也是绿油油一片片,使我观赏到绿色的田园。清脆的鸟鸣声,好似欢迎我的到来,高歌欢唱。一路骑行,不仅享受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景色,也陶冶了情操获得快乐。
骑行返回时,在玉泉南街路西看到一座仿古牌楼,牌楼上书写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一“逢驾嶺古堡”。当我看清楚后,才知道逢驾嶺出村的道路再也不局限在老的出入口,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。
小时候,我们居住在南关西,距离逢驾嶺其实没有多远,从南关西前巷西门口出去,向东南走一条农田路就到达该村。路途中能看到的房屋,只有当时的地毯厂及皮毛厂,也就是现在的和平西路的和馨居小区一代。
儿童时孩子们玩的野,三五成群的伙伴玩着玩着有时就会来到此村附近。那时田野到处是坟丘,路上行人很少,相当荒凉。有庄稼地时,虽不荒凉,但使人害怕。有时想打个米蛋,又怕看田人抓到。那个年代,没有零食吃,我们就到田里找变异的不结谷黍玉米的灰棒,灰棒我们就叫米蛋。辣妹妹、甜根也是我们口中的美食。孩提时的我们,就这样在担心害怕中玩耍并快乐地度过童年、少年美好时代。
逢驾嶺村的东南方向,有一条灌溉的干渠,干渠为壶流河水库分流南部的渠道,大家都称呼南干渠。到达干渠首先看到的是分流闸及一间独房,独房内有抽水泵及电闸(后来上中学学农时才知道)。干渠是东西走向,上宽下窄,渠底及渠壁都用水泥板铺就,渠底到渠壁顶部大约有3米多的斜坡距离。
夏季,气温高炎热,半大小子中午会偷偷跑到干渠耍水,不浇地时水不会太深,有时淹没大腿,有时淹没膝盖,若是浇地或者是有雨时渠内的水就会涨很多,危险还是存在的。
南干渠北岸有很多的土地归县城一中种植,究竟有多少亩我不清楚。上中学时每个学期都要参加农业劳动,有专门的农业老师带领学生。从春季耕地、撒肥、播种、薅草、间苗、浇地,再到秋季收割运输,学农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。这时年龄大了,再来逢驾嶺此处劳动或者玩耍时,骑上了自行车,也没有了孩提玩耍时的害怕。
童年、少年时的事情深刻脑海,不论哪个时期的事情,回忆虽有苦涩,更多的是欢乐。
逢驾嶺由那时的偏僻小村,到现在随着城区扩张已融入城区,使村民由一条出行路,到多条出行路的方便。村北的和平路,村东的玉泉街,并在此处修建了这座进村牌楼,街道硬化美化亮化,放眼望去,一排排屋舍整齐划一,哪还有过去的影子。也许我只看到了新村居,旧居所有什么变化?我暂时还不清楚,待择日去寻儿时的记忆。
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,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城郊村向逢驾嶺一样融入城市建设,使城区变的更大更美更好。

作者简介:康建和,六零后,蔚县人。喜用简单的语言及文字记录生活点滴,寻找生活乐趣,快乐生活。
雪绒花原创文学专题 :
雪绒花文学阅读感言
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(一)
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(二)
雪绒花原创季同题散文《冬日》征文作品
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:
张 帅|闫宪|孟燕|苏立敏|陈 晔|郭振萍|刘清华|赵昱国|张海峰|孙丽君|刘仓|王胜
投稿要求:小说、散文限5000字内,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;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-5首(或50行)以上;稿件必须原创首发,杜绝抄袭,文责自负。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配图者优先选用;文章请用word或wps文档,以正文+附件的形式发送;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,同时,请发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。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投稿邮箱,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(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“投稿者”字样),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,不闲聊,不接受投稿。
微信公众号:xrhycwx
主编微信号:hlys2016
投 稿 邮 箱:
小说散文:xrhycwx@163.com
诗词:xrhycwxsc@163.com


您可能感兴趣